
利害關係人溝通
南亞科技每年進行一次重大性分析,做為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編撰及公司永續治理的基礎,讓利害關係人瞭解南亞科技實踐企業永續的成效。永續發展專責組織每年一次向董事會報告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情形,2021年度各利害關係人溝通情形於2022年5月26日董事會報告,相關內容如下:
-
員工
我們將員工的幸福視為己任,透過全方位的薪資福利、訓練發展、雙向溝通制度,與員工共同實踐健康幸福職場願景
- 72 % 員工意見調查平均認同度
- 84.5 % 內部職缺之員工替補率
-
溝通方式
- 公司性公告
- 會議:召開定期會議,如全員會議(每半年) /主管會議(每季)/線上作業人員會議(每季)/各種教育訓練
- 雙向溝通平台:生活園地、南亞科技電子報、意見反應
- 電子問卷:課程滿意度、活動滿意度、員工意見調查
- 工會代表溝通會議:勞資議題討論
-
溝通頻率
- 即時
- 全員會議每年二次,主管會議、線上作業人員會議每季一次
- 其他會議視需要不定期召開
- 雙向溝通平台:電子報每二個月一次,意見反應5日內回覆
- 工會代表溝通會議依需求召開
-
關注主題
- 人才留任與員工關懷
- 員工發展
- 經濟績效
-
2021年溝通成效
- 因疫情影響,2021年全員會議以線上全員閱讀方式進行2次
- 主管會議召開4場。其中二次因疫情關係採分流方式線上進行
- 線上作業人員會議因疫情關係原訂4場縮減為2場
- 南亞科技電子報共發布3期
- 工會代表溝通會議實體會議共召開1場,並透過各種管道溝通
-
股東
設立投資人關係專責單位,透過提供透明的公司經營管理策略及財務政策資訊給投資人,以達到增加投資人投資價值之目標
- 52 場 法人電訪或來訪
- 4 場 線上法人說明會
-
溝通方式
一般股東
- 每年召開股東常會
- 每年依規定公開股東會年報
- 股東可透過電話、電子郵件方式聯絡
法人股東
- 每季舉辦法人說明會及全球電話會議
- 參加海內外投資機構研討會
- 參加券商舉辦之不定期投資人論壇
- 法人電話訪問或來訪
-
溝通頻率
一般股東
- 公開資訊觀測站-不定期更新
- 股東會-每年至少召開1次
法人股東
- 法人說明會-每季召開1次
- 每季參與兩次論壇及研討會
- 不定期法人電訪或來訪
-
關注主題
- 經濟績效
- 綠色產品
- 誠信經營
-
2021年溝通成效
- 公開資訊觀測站更新訊息 : 逾300項次
- 召開1次股東常會
- 共召開4場線上法人說明會
- 參與論壇及研討會 , 共計28場
- 法人電訪或來訪共52場
-
客戶
客戶為南亞科技最佳營運策略夥伴。透過攜手齊創嶄新思維與技術,掌握業界應用趨勢,提升產品價值
- 1,036 件 客戶平台參數量測服務
- 93 場 客戶技術交流及課程教育
-
溝通方式
- 技術支援服務
- 客戶會議、經銷商會議
- 定期技術支援
- 每年客戶滿意度調查
- 客戶教育訓練
-
溝通頻率
- 即時
- 每客戶一到兩個月一次
- 每客戶一到三個月一次
- 每年一次
- 即時
-
關注主題
- 供應商永續管理
- 人權
- 研發與創新
-
2021年溝通成效
- 完成版1,036件客戶平台參數量測服務
- 完成93場客戶技術交流及課程教育
- 完成客戶涵蓋率100%的客戶滿意度調查且滿意度分數達93.8分
-
供應商
供應商為南亞科技產品生產的重要環結。透過互信的合作關係,以及供應商管理制度,南亞科技與供應商攜手齊力共建永續價值鏈
- 100 % SAQ調查表回收率
- 100 % 永續高風險供應商稽核缺失改善率
-
溝通方式
- 即時性供應商資訊平台
- 定期面對面檢討報告或會議
- 每年1、4、7、10月供應商問卷調查、稽核與輔導
- 每年供應商交貨穩定性與品質評鑑
-
溝通頻率
- 除每年1/4/7/10月的定期稽核外,其他均視需要不定期進行溝通
-
關注主題
- 綠色工廠
- 職業健康與安全
- 研發與創新
-
2021年溝通成效
- 針對交期庫存管理、成本等,每月定期及不定期開會檢討-關鍵材料80家。非關鍵材料215家
- SAQ調查表295家,回收率100%
- 高風險稽核20家,改善回覆率100%
-
政府
南亞科技持續第一時間關注政府法規動態,面對政府所提的法規要求,期許我們「優於法規」,除了符合法規要求之外,更積極回應政府提出的政策
- 4 項 政府永續相關獎項獲獎
- 5 場 政府單位參訪南亞科技
-
溝通方式
- 公文
- 法規說明會
- 公司財報
- 依各級主管機關要求與規定,提供相關報告或回覆
- 透過園區同業公會、電腦公會等與主管機關溝通
-
溝通頻率
- 依各級主管機關要求報告頻率提供,基本上約1次/月
-
關注主題
- 氣候變遷
- 誠信經營
- 員工發展
-
2021年溝通成效
- 依照政府法規要求,定期提供相關報告或回覆
- 透過公協會組織,積極回應政府提出的政策並提出建言
-
社會
南亞科技期許自身在站穩營運腳步之時,同時也積極投入在地深耕,並與當地社區再造結合。這是南亞科技在思考社會責任時的重要課題
- 17,404 人次 使用公平交易咖啡
- 8 個 公益團體贊助
-
溝通方式
- 人才培育:配合校園教育體系,培育優秀半導體人才
- 環境保育:串連不同屬性非營利組織推廣環保理念。例如倡議地球一小時、為淡水河做一件事、淨灘等
- 人文關懷:結合在地藝文與慈善單位提升社會福祉
- 敦親睦鄰:參與鄰近社區公共事務打造和諧互惠互利生活圈
-
溝通頻率
- 平均每月進行各面向社會參與活動
- 視需要不定期進行溝通協助
-
關注主題
- 誠信經營
- 職業健康與安全
- 人才留任與員工關懷
-
2021年溝通成效
- 舉辦校園及業師講座專案44場,共有2,964人次參與
- 疫情嚴峻多項公益性質活動停辦,特設立快篩站提供司同仁及合作夥伴便利服務,為公司的安全與健康注入強心針。期間共累計5,552人次參與
- 資助8個公益團體
- 17,404人次消費公平交易咖啡
-
媒體
媒體為南亞科技對外溝通的重要橋梁,有發言人與代理人制度,並設立公共關係專責單位。多元的溝通管道且一致性地對外傳遞公司訊息,讓關心本公司之媒體專業人士了解最新消息
- 35 則 新聞稿發布
- 4 次 記者會召開
-
溝通方式
- 新聞稿發佈
- 每季召開記者會
- 公司官方網站
- 發言人接受採訪
-
溝通頻率
- 約1次/月
-
關注主題
- 誠信經營
- 經濟績效
- 氣候變遷
-
2021年溝通成效
- 新聞稿 35則
- 召開4次記者會
- 不定期更新官方網站

利害關係人聯絡窗口
聯絡我們重大性分析流程
遵循GRI準則建立系統化的重大性分析方法,在鑑別與選擇、決定優先順序及確認與審查三大階段的流程下,識別屬於我們的重大永續議題,並研擬對應的長期永續目標。
STEP01 鑑別及選擇
鑑別出7大類利害關係人族群
採用AA 1000 SES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透過企業社會責任諮詢會議,鑑別7大利害關係人族群,包括:員工、股東、客戶、供應商、政府、社區、媒體,進行關切主題的蒐集與分析,並且確認溝通管道,將利害關係人關切的主題納入企業社會責任日常工作及年度計畫。
選擇20個ESG主題
透過不同管道蒐集20個相關的ESG主題,以呈現完整的永續脈絡,包括:利害關係人溝通過程、國際指引/規範/趨勢(GRI Standards, SBSC, SDGs)、產業特定議題(RBA, SASB)、永續投資評比(DJSI, CDP, MSCI Sustainability Indexes, FTSE4GOOD Emerging Index)與組織內部的目標
STEP02 決定優先順序
發放775份問卷調查關注程度
除了透過日常營運過程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過程外,在發行報告書前,我們根據七大分類定義關鍵的利害關係人,進行問卷調查的發放。最後,總共回收775份有效問卷,並分析每個利害關係人族群所關注的主題。
27份問卷衡量營運影響
資訊揭露須同時考量每個ESG主題對於組織營運的影響,我們從營收、客戶滿意、員工向心力、品牌形象與成本等五大因子,由公司主管與同仁,協助評估每個主題對於營運的影響。最後,總共回收27份問卷進行分析,分析不同營運因子下的關鍵主題。
STEP03 確認及審查
確認15個重大議題
經由階段二的評估結果,我們瞭解永續主題在重大性矩陣的分佈,由公司主管進行討論,最後確認15個重大主題,完成南亞科技2021 重大主題矩陣圖,進一步決定資訊揭露的邊界,以及管理方針的研擬。
對應18個GRI主題
2個南亞科技特定主題
根據15個重大主題,由內部同仁決定各個主題在南亞科技價值鏈,具有產生顯著衝擊的階段。這15個重大主題,分別對應到GRI準則中的18個主題與2個屬於南亞科技的特定主題,總共為20個主題,作為報導撰寫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