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

綠色科技的生產者

懷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綠色理念,南亞科技堅持要留給未來每個世代最美好的生活環境。我們積極管理所有營運過程中對環境產生之衝擊,針對能源、資源、排放和廢棄物,採用高於法規的標準來避免或降低衝擊風險,制訂目標檢視永續績效執行成果,善盡綠色生產之責與捍衛自然環境。有鑑於氣候變遷已成為全球性最顯著之風險之一,我們遵循TCFD架構導入風險鑑別、評估與管理流程,以提升公司在氣候變遷危機下之營運韌性。

本頁面之環境相關數據範圍以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主,並未包含子公司

Statistics

  • 100 %

    廠區溫室氣體查證與氣候變遷風險鑑別涵蓋率

  • 90.8 %

    年均製程水回收率

  • 46.3 %

    單位產能揮發性有機物排放較2017基準年降低

重大議題策略與績效

2021績效

溫室氣體管理

  • 單位產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7年減少37% (目標:減少25%)
  • 製程含氟溫室氣體排放削減量達93%(目標:達90%)
  • 單位產能含氟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5年減少36.6%(目標:減少25%)

能源管理

  • 2017 年至2021 年累積節能量58,850 MWh(目標:達58,300MWh)
  • 全年再生能源使用達2,600MW (目標:達1,260 MWh)

水管理

  • 年均製程水回收率:90.8% (依"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訂定公式)(目標:達87%)
  • 因限水造成生產損失:0 wafer(片)(目標:0 wafer)

廢棄物與循環再利用

  • 違反環保法規案件0件 (目標:0件)
  • 廢棄物處理商現場稽核輔導率92% (目標:>80%)
  • 以2017年為基準,單位產能揮發有機物排放量減少46.3% (目標:減少40%)

2022目標

溫室氣體管理

  • 單位產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7年減少38%
  • 製程含氟溫室氣體排放削減量達93%以上
  • 單位產能含氟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5年減少38%

能源管理

  • 2017 年至2022 年完成節能措施累積節能總量64,000 MWh
  • 全年再生能源使用達7,880MWh

水管理

  • 年均製程水回收率:90%以上
  • 因限水造成生產損失:0 wafer(片)

廢棄物與循環再利用

  • 違反環保法規案件0件
  • 廢棄物處理商現場稽核輔導率>90%
  • 以2017年為基準,單位產能揮發有機物排放量減少46%

2025目標

溫室氣體管理

  • 單位產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7年減少40%
  • 製程含氟溫室氣體排放削減量達93%以上
  • 單位產能含氟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5年減少40%

能源管理

  • 2017 年至2025 年累積節能量80,000 MWh
  • 全年再生能源使用達25,000MWh

水管理

  • 年均製程水回收率:92%以上
  • 因限水造成生產損失:0 wafer(片)

廢棄物與循環再利用

  • 違反環保法規案件0件
  • 廢棄物處理商現場稽核輔導率>90%
  • 以2017年為基準,單位產能揮發有機物排放量減少46.3%

策略

溫室氣體管理

  • 節能減碳:設定短中長期減量目標,積極推動相關管理措施
  • 低碳製造:致力於生產技術的提升,使產品製造過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能源管理

  • 節能措施推行:透過IS0 50001能源管理系統進行系統化管理,改善能源使用效率
  • 創新應用:透過對外交流或訓練,汲取最新節能技術或節能方法

水管理

  • 風險因應:建立備用水源及儲水池、透過企業廠區間緊急應變組織協調用水
  • 廢水回收再利用:建立廢水分類處理,採分類多重回收再利用,提升水回收率
  • 用水減量:透過日常管理節約用水

廢棄物與循環再利用

  • 循環經濟:提高廢棄物再利用比例,資源有效利用
  • 源頭減量:持續推動廢棄物減量並提高廢棄物回收率

氣候變遷管理

南亞科技響應國際減碳趨勢,從2018年導入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制定之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架構揭露指引(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Recommendation, TCFD),並於2021年公開簽署TCFD,積極進行機制建立與強化作業,以「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和「指標和目標」四個面向,擬定因應氣候變遷之策略與行動,以期降低氣候風險的衝擊。[完整TCFD報告書由此下載]

南亞科技TCFD架構
  • 治理
    管理策略與行動
    • 董事會下設立企業風險管理委員會
    • 企業永續委員會擬定氣候變遷策略,由總經理主持
    • 由企業永續委員會、風險管理推動中心、專案改善平台(節能、減廢、減碳)落實氣候變遷管理系統
    2021年執行狀況
    • 企業風險管理委員會共召開6次會議管考公司營運風險,包含碳費、再生能源使用等新興風險。
    • 每季召開企業永續委員會,討論公司治理、社會及環保節能等企業永續議題,氣候變遷之因應亦為討論議題之一,討論事項並列入決議或需執行事項,需進行後續追蹤改善,如制定再生能源規劃、參與SBT等決議事項
    • 每季擬定節能管理方案,並檢視執行狀況,總計35件, 其中33件為節能管理方案,節能效益為7,585 MWh之電力
  • 策略
    管理策略與行動
    • 利用TCFD架構,定期鑑別短、中、長期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組織的營運、策略和財務規劃之衝擊
    • 考量不同氣候情境下,組織策略的韌性
    • 制定低碳產品研發、綠色科技生產、調適氣候風險、攜手永續夥伴、培養氣候意識五大策略
    2021年執行狀況
    • 運用TCFD手法,跨部門討論鑑別短、中、長期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共鑑別出23項風險及11項機會
    • 利用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PCC)與國際能源署(IEA)溫升2℃情境,分析營運過程與產業上下游的氣候風險與擬定相關減緩措施。以符合氣候風險調適作為準則,並且制定長期減緩與調適目標
    • 已申請2030年達到SBT科學減量目標認證,並完成再生能源購買期程及財務支出規劃
  • 風險管理
    管理策略與行動
    • 以衝擊程度與發生率評估氣候變遷帶來之相關風險與機會的顯著性,並設定相關因應方案
    • 將氣候風險鑑別與評估結果,納入企業風險管理(ERM)項目中,定期由高階管理階層確認
    2021年執行狀況
    • 共鑑別出9項重大風險及11項重大機會,如碳稅(費)開徵與低碳產品研發等
    • 鑑別出之重大風險,包含碳費(稅)開徵、法規與客戶對再生能源需求、國家能源政策改變等、估算其財務衝擊,並於年度風險管理委員會議向高階管理階層報告及審視
  • 指標與目標
    管理策略與行動
    • 制訂溫室氣體管理與能資源循環再利用目標
    • 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範疇一/二/三之盤查及查證,確認溫室氣體產生源並進行重點管理
    • 進行100%產品環境足跡之盤查,並推動碳足跡熱點分析改善
    • 推動供應鏈改善專案
    • 參與國際CDP組織氣候變遷專案,進行碳排放資訊揭露並與利害相關人溝通
    • 完成符合能源大戶再生能源法規要求,設定再生能源中長期目標
    2021年執行狀況
    • 設定SBT減量目標,2030年較2020年減碳25%
    • 制定單位產能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7年減少25%,並已加以實現
    • 2021年完成33件節能管理方案,節能效益為7,585 MWh之電力
    • 已完成100%產品環境足跡之盤查,並將2020年盤查結果之碳足跡三大熱點,進行管理方案改善
    • 推動供應鏈改善專案,2021年共節電3,315 MWh
    • 2018及2019年二年獲得CDP A-評等,2020及2021年則獲得A List領導等級優異成績
    • 依再生能源購買規劃時程,2021年使用陸域風電260萬度,簽署2023-2032 10年 2.5億度太陽光電供電合約。並設定再生能源2030年佔比供電25-30%之目標

溫室氣體盤查

半導體廠之溫室氣體主要排放來源為電力及全氟化物(Perfluorocarbons, PFCs)。電力為營運與生產所必需,於廠區供應所有機台與設備正常運作;PFCs即產品製程所使用之全氟化物及同類化合物,屬高全球暖化潛勢之溫室氣體。

南亞科技委由台灣檢驗科技(SGS)完成 ISO 14064-1 溫室氣體查證,包含範疇一、範疇二、及範疇三。盤查範圍為臺灣所有營運據點,主要溫室氣體排放來源為外購電力與蒸氣(約佔86.88%)以及製程排放(約佔13.12%)。

  • 2021年範疇一與範疇二排放類別佔比
  • 2018至2021年溫室氣體排放趨勢

為強化價值鏈上溫室氣體盤查完整性,我們依照溫室氣體盤查準則(Greenhouse Gas Protocol)進行範疇三盤查並通過ISO 14064-1標準的外部查證。2021年,在溫室氣體範疇三類別中,共7項的排放量通過查證。其中以銷售產品的使用類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為最高,其次為上游的購買的商品及服務,第三為範疇一或範疇二未包括的燃料與能源的相關活動。

2021年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量

能源管理

能源結構

2021年南亞科技使用的能源主要為外購電力(佔全公司能源使用93.4%)及天然氣(佔全公司能源使用6.3%),外購再生能源(電力)佔全公司能源使用0.3%,柴油耗用量佔全公司能源耗用量極低,小於0.05%。

化石能源的使用年限與環境衝擊已是最重要的議題,有效管理已是刻不容緩。為有效減少溫室效應的環境衝擊,建廠時即以節能為初衷,如採用雙冰水系統、冷凍機熱回收再利用等,歷年來持續引進各項節能技術,以設備自動控制、設備效能提升、能源回收利用、生產管理改善等多元思考模式進行設備改善,以降低能源的耗用,同時於設備建置設計及採購階段,優先以節能設備為考量。

2018至2021年用電量

再生能源使用與規劃

針對再生能源使用,南亞科技主要分以下三階段進行規劃與落實。

  • 第一階段

    自建評估與試行。南亞科技於2020年透過再生能源交易平台,購得362張綠電憑證,也開始評估既有廠房的可能設置空間,規劃於停車場設置456.28kw太陽光電案場(配合新廠擴建進度完成),並於新大樓設置27.36kw屋頂型光電,未來新設廠房也將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設置綠能設施。

  • 第二階段

    外部合作。南亞科技透過外部合作,攜手再生能源發售電業者取得更大量電力,以法規要求為基準,逐步擴大用量,2021年再生能源總計使用2,600 MWh,2022年預計使用7,880MWh以上再生能源,2023年起,逐步增加至每年使用25,000MWh以上。

  • 第三階段

    接軌國際,落實淨零。為吻合SBT或RE100等國際倡議為目標,2030年再生能源比例達25-30%,南亞科技將瞄準大型再生能源案廠的轉供合約,將再生能源用量提升至一定水準。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

南亞科技於2018年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並完成驗證,並於2019年投資金額2,180萬進行能源管理系統平台建置,透過建立能源耗用即時監控平台,以利各系統設備進行統計分析及智慧化節能管理。2021年完成節能管理方案計33項,總計節能效益達7,585 MWh/年(27.3兆焦耳/年);2022年計畫執行25項(新規劃21項,持續執行4項)節能管理方案,預計節能效益達5,993 MWh/年。

能源耗用即時監控平台

水資源管理

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台灣各地區的降雨變成兩極化,導致水災與缺水的現象同時存在。因此,南亞科技做為半導體產業重要成員,長期關注因全球氣候變遷造成水資源短缺風險,深刻了解氣候變遷與水資源對營運之影響,為降低對環境造成衝擊及缺水面臨之風險,南亞科持續推動節水措施,致力於水回收再利用。南亞科技於水資源管理上的努力,亦獲得國際環境評鑑指標CDP的肯定,南亞科技連續兩年於「水安全」(Water Security)類別評鑑為領導級「A-」,肯定南亞科致力於應對氣候變遷與水資源管理,為全球永續目標而努力。

水資源管理策略方向

水資源結構

南亞科技2021年總取水量為3,456.524百萬公升,其中以桃園大圳引水為主要來源,約占98.8%,其次的來源為自來水,約占0.8%,以及雨水約占0.4%。南亞科技2021年產能較2020年增加0.3%,且持續導入高階製程,故本公司全年總取水量較2020年增加2.3%。以用水強度來看,2021年單位產能用水量為3.08公噸/千顆晶粒(較2020年增加2.3%),單位營收用水量為40.4公噸/新臺幣百萬元(較2020年降低26.9%)。

2018至2021年用水趨勢圖

水資源風險管理

南亞科技主要以石門水庫作為用水來源,再由桃園大圳引水處理後供應生產用水,採重力流獨立引水,未影響水資源生態及其他使用目的。另有雨水回收可供應生產用水,及自來水供應民生使用。為避免先天地理條件上造成之短期缺水風險,公司持續推動節水措施,致力於水回收再利用,以強化調適能力。為降低短期缺水造成的立即衝擊,廠內已設置43百萬公升容量的儲水池與兩個4.06百萬公升的滯洪池,雨季時可有效回收雨水使用,且南亞科技已協同鄰近台塑企業各廠區,成立缺水緊急應變組織,可透過該緊急應變組織,互相緊急調配水源支援,歷來並無因缺水造成生產損失之事件。 Read More

南亞科技用水管理,除設計省水製程外,首重用水減量與回收再利用。廠區目前已設置酸鹼廢水、氫氟廢水及有機廢水回收系統,並搭配各項節水措施推動,2021年製程水回收率達90.8%。2021年各類廢水及雨水回收再利用水量總計5,450百萬公升,占總用水量比例為159%。未來配合廠區擴建規劃,投入新臺幣4.3億元新建氫氟廢水COD及總氮處理系統,除解決未來機台氫氟廢水COD及總氮過高問題外,並可同時進行氫氟廢水回收,預計可再回收每日1百萬公升氫氟廢水,預計於2022年完成。

合作與交流

南亞科技除持續進行內部水資源管理、評估,積極推動節約用水與水回收再利用外,亦透過參與產業協會汲取節水相關輔導與經驗分享。

  • 政府單位
    • 參與半導體產業協會,定期與水利署進行「水資源多元化管理合作平台」會議,針對水資源相關政策交流、溝通與合作。
    • 與農田水利署與北區水資源局相關會議與協調、溝通,於水資源短缺時,配合政府應變計。畫做水資源最有效運用,以降低供水流域缺水衝擊,穩定供水平衡。
  • 供應商
    • 透過與供應商相關會議分享、交流及輔導供應商相關水管理及節水措施,精進其水管理措施。
  • 在地居民
    • 南亞科技自成立之初,就與在地社區合組「環境品質監督委員會」,每季由南亞科技委託第三方單位進行廠區週遭生態、水文、空氣品質監測調查,並將調查結果向環境品質監督委員會報告。
    • 南亞科技透過環境品質監督委員會瞭解社區居民關心之議題並將相關議題納入本公司ISO 14001管理系統定期評估。
    • 為確保放流水水質正常,並消除放流流域居民對南亞科技放流水水質疑慮,本公司已設置放流水水質即時監控系統與環保局連線,即時共同監測水質,確保放流水水質正常。
  • 企業及社會大眾
    • 透過參與社會各項活動分享南亞科技水管理經驗,例如,2021年與工業局共同辦理綠色工廠參訪,與來廠參訪官員及廠家分享、交流南亞科技水管理及節水成效。

原物料減量與廢棄物管理

原物料減量

南亞科技針對生產原物料使用量的合理性與適切性定期檢討,並從生產製程的簡化上著手,減少原物料的使用。公司專責組織每年對於原物料的減量定出執行目標,並定期檢討全公司原物料減量的績效。2021年累計完成38項次原料使用量改善提案,其中包含開發新製程配方、降低製程時間、延長使用週期與降低製程用量的改善。2021年改善案中,薄膜區使用相同原料整合原不同製程,有效提升原料使用效率,每月減少化學品SOD (Spin on Dielectric)約20公升(9%),清洗溶劑HC-100約1,000公升(7%),為最大效益。

原料使用量改善績效

  • 高介電材料-鋯金屬(ZyALD)用量改善
    • 改善前:高介電材料製程導入發生汽化器阻塞,導致氣瓶浪費。
    • 改善做法:因色度與非揮發性殘留物具有高相關性,請供應商制定色度檢驗方法與改善製程。
    • 改善成效:每月減少更換氣瓶約3次,每月減少ZyALD原料約5.5%。
  • 光阻用量改善
    • 改善前:為防止光阻劑結晶物阻塞噴嘴,需每小時清洗一次噴嘴。
    • 改善做法:調整光阻噴嘴清洗配方,清洗週期延長。
    • 改善成效:每月可節省光阻100公升,每月可節省清洗溶劑4,700公升。

循環再利用

南亞科技所產生的廢棄物,100%委外處理,並透過委外廠商處理再製為工業及原料、建材材料或其他原料產品,也包含焚化作為燃料的再利用資源化方式。南亞科技2021年廢棄物資源化比例達94.9%,其中一般廢棄物資源化比例為90.7%,有害廢棄物資源化比例為96.5%。 Read More

案例分享

含銅廢液電解回收銅

改善前說明 每月平均產出約24,693kg硫酸銅廢液須委外清運處理 改善作法簡述 增設銅廢液電解處理系統,將銅廢液中銅析出製成銅箔再利用 效益說明 銅廢液100%回收製成銅箔,再利用降低環境污染 投入經費 829萬元

生態資源保護目標

南亞科技在對於生態資源保護的承諾下,設定包含本公司及供應商的績效指標與目標,以期提升南亞科技在整體價值鏈的生物多樣性正向影響力。

南亞科技未來將依據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的架構,透過LEAP四大步驟(目前已完成前兩步驟),揭露自然相關風險與因應措施,以逐步達成2030年NNL的目標。

環境污染防制

基於環境保護及環評承諾,南亞科技針對開發範圍內之空氣品質、噪音振動、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質、交通流量、動植物生態等環境影響因子進行定期監測,自2014年起並未有任何違反環保法規的紀錄。於環境、安全與衛生政策中,全力推動各項減廢暨資源再利用,以符合法規要求及回應所簽定的與環境保護相關要求事項之承諾。

空氣污染防制

自設廠以來,南亞科技一直相當重視污染防制,除了透過環境管理方案規劃,有效減少原物料使用量,降低廢氣排放濃度之外,並使用符合法規標準之空氣污染防制設備,每項設備皆有定期的保養與巡檢,並且對操作人員授予完整的教育訓練,維持系統的正常操作並確保排放之氣體不危害生活環境。

南亞科技主要空氣污染物分為酸、鹼廢氣與有機廢氣,依據廢氣的特性導入適宜的處理流程及設備中;製程端產出後進入局部廢氣處理設備,去除特定物質後,酸或鹼性廢氣分別集中至酸/鹼洗滌塔處理,經處理後呈中性再排放大氣;有機廢氣則經過沸石轉輪吸附後,濃縮再進入後燃燒設備直接破壞,燃燒處理效率高達99%,遠優於法規標準。

廢氣處理流程圖

水污染防治

為避免因放流水品質異常,對環境產生排放污染及生態衝擊等嚴重影響,我們對水污染防治一直不遺餘力,並逐步升級與投資廢水處理相關設施。廠內廢水在分流分管部分共區分了20種以上管路,主要分類為有機廢水、一般酸鹼廢水、氫氟廢水及委外處理高濃度廢液等。

南亞科技於2016年增建廢水系統與回收系統。2017年再完成酸鹼廢水系統回收系統逆滲透(RO)膜擴充,每日可增加回收水量0.288百萬公升。配合新廠擴建,2017年完成增設有機廢水回收系統,每日可增加有機廢水回收水量1.5百萬公升。2018年完成氫氟廢水回收系統建置,每日可增加氫氟廢水回收水0.5百萬公升,因廢水回收量提升,2021年均製程水回收率為90.8%。南亞科技配合新廠擴建,已投入新臺幣4.3億元新建氫氟廢水COD及總氮處理系統。除解決未來機台氫氟廢水COD及總氮過高問題外,並可同時進行氫氟廢水回收,預計可再回收每日1百萬公升氫氟廢水,預計於2022年完成。

2018至2021年製程水回收率

南亞科技製程廢水回收流程圖

2018至2021年廢水排放量趨勢圖

請參閱完整報告書內容

閱讀全文
Back To Top
我瞭解

如果您使用IE11 (含)以下版本瀏覽器,建議您升級成 Edge 瀏覽器,或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並搭配 1024 x 768 以上之螢幕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我們的 隱私及 Cookies 政策 提供更多關於 cookies 使用及停用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