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報導
【特別報導1】邁向淨零排放未來
承諾SBT、接軌RE100、逐步落實2050年達到淨零目標
南亞科技關心全球氣候變遷議題,辨別相關風險與機會,致力落實低碳轉型,與各方利害關係人共同邁向淨零。氣候變遷在科學證實下所造成的衝擊與影響已十分緊急,各國於2021年起陸續提出「2050 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臺灣政府也於2021年4月宣示「2050 淨零排放」的目標。南亞科技身為臺灣DRAM產業的領導者,為響應國際與臺灣政府的淨零排放目標,並實踐成為「綠色科技的生產者」,南亞科技承諾「邁向淨零排放」,以自身行動支持《巴黎氣候協定》。
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的設定為達到邁向淨零排放很重要的第一步,南亞科技已於2021年提出SBT承諾,並於2022年1月提出南亞科技現有營運據點的SBT目標審核,並於範疇一、範疇二、及範疇三皆已規劃出未來的減碳策略,以擘劃淨零排放路徑。
減碳策略
南亞科技於範疇一、範疇二、及範疇三皆已規劃出未來的減碳策略,以擘劃淨零排放路徑,下列將分別說明。
-
範疇一
原料使用管理與安裝管末削減設備
南亞科技範疇一之排放主要來自薄膜以及蝕刻等製程氣體的使用,即便製程氣體的使用無法免除,本公司採「源頭減量」及「管末移除」兩大面向進行溫室氣體控管。
源頭減量
為維持產業競爭力,本公司積極提升製程效率及產品良率,透過20nm製程的轉換,單位面積產能大幅增加,可有效減少單位產出的能資源的耗用。同時,南亞科技也導入AI智能系統,透過智慧工廠的協助,分析數據、改善機組作業排成、及控管原料投入,近年單位晶粒的製程氣體使用持續下降,2020年相較於2017年已累計下降18%。
管末移除
南亞科技的製程設備末端均有加裝製程廢氣處理設備Local Scrubber,透過燃燒破壞氣體分子的化學鍵結以及清洗液的洗滌,即可移除大部分如PFCs、NF3、及N2O等溫室氣體排放。目前南亞科技使用的設備移除效率均為90%以上,每年約削減60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至大氣,未來新廠設備亦會全面安裝,力求對環境的最低影響。
-
範疇二
投入低碳與再生能源的使用
南亞科技目前範疇二排放主要來自外購能源,本公司除透過ISO 50001進行節能管理,亦響應世界的趨勢,投入低碳能源的使用。南亞科技首先於自身廠區評估安裝太陽能板,於2020年透過T-REC交易平台取得362張綠電憑證,於2021-2022年購買陸域風電1,040萬度,並在2022年簽訂十年期太陽能場域合約,購入綠能2億5千萬度,於2023年起將有2,500萬度電力來自再生能源。為求達成SBT的減碳目標,並接軌RE100等國際倡議,南亞科技規劃導入更大量的再生能源使用,以達到2030年至少25%電力來自再生能源的目標。
南亞科技再生能源10年藍圖
-
範疇三
供應鏈管理與產品能耗管理
南亞科技範疇三的排放主要有兩項,分別為「上游的供應鏈原料購買」及「下游產品使用的電力耗用」。針對上游供應鏈管理,我們持續推動供應鏈永續性稽核,並協助供應商進行環境管理,偕同他們規劃節電專案。本公司於2021年與14家供應商夥伴共同推動冰水泵冷卻水泵及冷凍機之更新等節能專案,共計節電超過3,315 千度。南亞科技未來也將持續推動供應商夥伴使用綠電及取得清潔生產計畫,以減少其銷售原物料的碳足跡。
同時,南亞科技於下游產品之管理,近年來本公司一直致力於先進製程的研發,10奈米製程技術目前順利開發中,第二代10奈米技術(1B)預計於2022年進入試產,將可使本公司單位晶圓生產效率提升60%以上。此外,本公司亦積極投入低功率(Low-Power)產品的開發與量產,新世代的LPDDR5產品也將比LPDDR4產品的能耗下降35%以上。
-
南亞科技加入台灣淨零行動聯盟
-
南亞科技將以SBT科學減碳目標接軌國際,以自身創新能力出發,透過產品研發、綠色生產、與上下游合作等策略,達成2030年的減碳目標。此外,南亞科技將持續關注最新的半導體綠色製程技術、氫能、碳中和甲烷、及直接碳捕獲技術等新興科技的發展,並配合國家未來的碳交易政策,期望未來可透過投資新的碳移除技術或購買碳權等方式,抵減剩餘排放,透過多元的減碳行動逐步達成淨零排放的願景,為地球做出貢獻。
【特別報導2】打造臺灣首座自主研發10奈米級DRAM廠
邁向智慧時代,舉凡智慧城市、智慧家庭、智慧辦公室、無人車、物聯網、雲端及人工智慧(AI)等相關應用,都必須使用DRAM這項關鍵零組件。全球 DRAM 產業在歷經整併之後,自2013年開始復甦,並進入寡占結構,南亞科技的市占率位居第四名。本公司從 2013年開始進行轉型再造,包含相關經營策略上的調整,積極經營利基型記憶體市場,專注於消費型電子和車工規等應用市場,並佈局伺服器及低功率等市場區塊。
南亞科技秉持「創新」的核心理念,有別於以往與DRAM同業共同開發技術或技術授權的方式,於2017年起即致力自主研發10奈米製程技術,透過蓄積豐富的研發經驗及培育優秀的技術團隊,成功轉型邁入創新研發、技術自主的時代。南亞科技第一代10奈米技術(1A)預計於2022年開始量產,這是臺灣公司首創10奈米級DRAM技術,並證明臺灣DRAM技術開發能力已躋身世界領先族群。同時第二代10奈米(1B)也正順利開發中,預計2022年進入試產,1B製程技術將使能源使用效率提升60%以上。
受惠 5G 等應用驅動,DRAM 需求每年均穩定成長 15-20%,為提升南亞科技未來的競爭力與長遠發展需求,本公司除規劃投資新臺幣600億元針對現有廠房進行製程升級,更將投資新臺幣3,000億元於新北市南林科技園區興建12吋先進晶圓廠,此新廠區將會是臺灣首座自主研發10奈米級DRAM廠,讓南亞科技於未來可以順利導入10奈米級數個世代的自主技術,用以發展DDR5及LPDDR5等下世代產品。
-
新廠區將為新北市最大投資案,南亞科技新廠已於2022年6月23日進行開工動土,預計2025年開始裝機投片量產,預估可創造3,000個就業機會,並將帶動智慧城市、5G、AI、大數據、IoT等記憶體周邊關聯性產業發展,創造上中下游逾新臺幣仟億元的產值,及間接創造產業鏈數千個就業機會,有助提升臺灣經濟及地方整體發展。此次先進晶圓廠投資計畫將確立南亞科技持續成為臺灣DRAM的領導者及全球關鍵記憶體供應商,並提升南亞科技的國際競爭力。
-
南亞科技投資新廠記者會
【特別報導3】深耕臺灣記憶體人才培育
隨著5G、AI運算、電動車及電子產品應用多元化,記憶體的表現已成為不可或缺的功能項目,目前臺灣記憶體產值逼近新臺幣3千億元,未來臺灣記憶體產業預計投資超過新臺幣1兆元擴充產能,以滿足長期消費需求,因此對於記憶體設計及製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為因應臺灣記憶體人才缺口,南亞科技多年來積極走進校園,推動「青年培力FOCUS專案」,結合學研力量,協助青年學子減少校園與職場差距,快速適應職場環境,同時整合產學資源,為公司人才紮根,並強化臺灣記憶體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
結合系所推廣
結合系所推廣學生對記憶體產業之瞭解
為強化學生在學校所學與職場的實際情況之連結,南亞科技進入校園辦理各類型講座或專班,將業師實務的專業經驗更有系統性的傳授給學生,使理論與應用更有緊密的結合,縮短學用落差,共同建構符合職場需求之產業課程,並辦理企業實地參訪,帶領學生進了解半導體產業。南亞科技推廣記憶體領域知識之校園講座累計達4,000人次,辦理各大專院校之公司參訪累計逾3,000人次。
-
產學共育強化
產學共育強化學生對記憶體知識之鏈結
南亞科技積極深耕校園,透過雙向培育,提供青年學子實習平台,結合學界與業界資源,提供培訓課程與累積實務經驗之機會,希望成為企業以及社會新鮮人之間的橋樑,並促進多元面向能力之發展,提前儲備專業人才。南亞科技透過實習計畫,累計培育半導體專才超過300人。推廣實習計畫,並開設系所學分課程,累計教育理工菁英逾3,000人。
-
深化學用提升
深化學用提升學生對記憶體領域的專研
為培養半導體領域尖端人才,並獎勵優秀學子專心致力於相關學術研究與創新技術,設置各類獎學金制度或贊助大專院校獎學金專案,期許優秀學子在熱衷的領域中持續學習,厚植半導體產業競爭力。為促進產學交流善用學界資源,南亞科技與各大知名院進行產學合作專案(累計近30案)及活動贊助(例如台大超大型積體電路、台大晶片中心、台大IC Summer Camp)。
此外,南亞科技面對未來市場需求,為快速傳承及培養記憶體相關人才,於2022年與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共同成立「南亞科技半導體人才培育學院」,除此之外,南亞科技更與同業共同合作,攜手旺宏電子、晶豪科技、鈺創科技等三家記憶體大廠,共同與長庚大學成立「記憶體專業學程」碩士班。透過與學校的合作,提供學生有關於記憶體IC設計及製程專業訓練,培訓記憶體產業所需的核心技能,優先為臺灣記憶體產業打造菁英人才。南亞科技與學校合作模式包含企業實習、企業課程、提供獎學金等兼顧理論與實務,學校提供完善教學資源並傳授通識教育與學理知識,企業提供實習場域與優渥獎助學金,以及專業知識指導,讓學生在學習期間可了解當下產業脈絡並嘗試解決業界實務問題。南亞科技期盼透過與學校的合作,除可協助國家培育下一代記憶體人才,也可為莘莘學子提供更多學習支援與規劃選擇,並吸引年輕學子加入南亞科技,以厚植國家半導體軟性實力。
【特別報導4】綠色科技生產基地
南亞科技堅持要留給未來每個世代最美好的生活環境,善盡低碳生產與保護環境之責。為接軌國際環保潮流,南亞科技在2020年啟動「綠色工廠標章」認證推動專案,從硬體設備到軟體流程,不放過每個細節,經由全體同仁共同努力,通過廠房建築須獲得內政部「綠建築標章」和生產流程須通過「清潔生產評估系統」的雙重考驗,於2021年獲經濟部工業局頒發「綠色工廠」認證,成為台灣DRAM產業第一家獲得綠色工廠標章企業,南亞科技未來新設廠將均以綠建築、綠色工廠及智慧建築為設計原則,以帶動國內DRAM產業朝綠色生產,並致力成為「綠色科技生產者」。
綠建築設計
南亞科技於2017年成立的新總部及新廠房皆依循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 EEWH)規劃設計興建,除採用低逸散、低污染、可循環利用之建材,更參考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及健康等四大面向指標群中的各項指標,並於2017年取得綠建築標章銀級認證。南亞科技於目前規劃興建的12吋晶圓廠,亦依照綠建築相關指標進行設計。
-
生態
建築設計採用原生種喬木或誘鳥誘蝶樹種為主,且除地面層的綠化,也於屋頂及立面設計綠化空間,透過綠化設計有效增加二氧化碳的固碳量,透過「JW生態工法」,設計會吸呼的道路,有效增加基地涵養雨水能力。
-
節能
透過室外天井採光及全面使用LED燈具,並在非主要辦公區域不影響室內照度的情況下,採取減盞照明,大幅度降低照明耗電,此外,導入冰水系統的AI人工智慧最佳化控制運轉,透過節能計算整合、分析、與智能自動控制各機組運轉,達到節能省電之效益,每年約可節電1,830MWh。
-
減廢
廠房於規劃時,已考量後續機電、空調、電信網路等管線之後續維護保養之工作,留設足夠的管道空間,更新維修時不會傷及構造體及裝潢,於屋頂機電空調設備,均設有基座,以防更新維修時,會傷及防水層,減少後續建材使用量,更可以減少廢棄物的產生。
-
健康
每年委託作業環境監測機構進行兩次室內空氣品質現場量測,以確保員工皆在良好的室內環境辦公,另透過中控室即時監視室內品質狀況、門禁等各個指標,時時守護員工健康安全。此外,設置完善體育館與健身中心,包含空中跑道、籃/羽球場、撞球、桌球、有氧教室、按摩椅等設施,培養公司運動風氣並促進員工身心健康。
落實清潔生產
面對生產營運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南亞科技依據清潔生產的評估指標進行持續改善,包含能資源節約、綠色製程、污染物管理等技術,更融入環境友善設計、綠色管理、社會責任的概念。透過各項定性、定量指標的評核,南亞科技於2021年取得經濟部工業局核發之「清潔生產評估系統符合性判定」證書。
綠色工廠參訪與交流
南亞科技綠色工廠的豐碩成果成為政府、學校與企業參訪的楷模,創造外部效益,每年皆辦理大專院校師生訪廠,及配合經濟部工業局人才基地計畫與104人力銀行合作執行企業參訪列車
-
2021年10月南亞科技配合經濟部工業局辦理「綠色工廠觀摩交流活動」,南亞科技說明節能、節水、再生能源推動的執行做法與成果,並分享綠色工廠申請的經驗,期增進參與者對工廠綠色作為之體認,推廣並促進國內產業對綠色工廠的認識,作為後續各產業擬定永續經營策略之參考。此外,南亞科技於2021年亦透過本身的經驗,輔導2家供應商進行清潔生產評估與認證,以擴大南亞科技本身的綠色生產影響力,並可有效的降低南亞科技整體價值鏈的環境衝擊,未來南亞科技將持續輔導供應商往綠色工廠的目標推進。
-
綠色工廠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