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 GOOD

共榮社會 積極回饋社會的參與者

南亞科技致力於社會的投入,參與公共事務與在地關懷,成為積極回饋社會的參與者,發揮社會影響力與促進社區發展,邁向永續美好的未來。

  • 南亞科技社會參與投入時數,較2022年增加18% 2,929 小時
  • 疫情中成立的南亞科技志工隊二年內人數 > 100
  • 完成從國小到大學植入 ESG教育藍圖

重大議題策略與績效

2023績效

社會參與

  • 志工服務隊目前105人(目標:≧100人)
  • 社會參與總時數2929.5小時,年成長18%(目標:≧10%)
  • 累計培育半導體人才878人(目標:750人)
  • 取得績優職場認證

2024目標

社會參與

  • 總時數年成長≧10%
  • 志工人數≧150人
  • 累計培育半導體人才1,100人

策略

社會參與

  • 人才培育:攜手校園為青年學子植入永續理念,並培植多元青年專才
  • 環境保育:串連不同屬性非營利組織推廣環保理念,維護環境生態多樣性與朝向低碳社會
  • 人文關懷:結合地方資源推動在地人文特色
  • 敦親睦鄰:參與鄰里(鄰近社區)公共事務打造和諧互惠互利生活圈

社會影響力

南亞科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並將核心能力與SDGs結合,進而發展專屬南亞科技之四大社會參與主軸「人才培育」、「環境保育」、「人文關懷」與「敦親睦鄰」。從主軸打造各項行動作為,制定短中長期目標,串聯公司內外部的資源,落實社會參與的實際行動,扮演帶頭的角色,創造更大的影響力。

  • 就業與經濟成長

    積極在人才培育與產學合作上,推動科技升級與創新提高經濟價值,為年輕人與學生培養專業技能,打造「人才培育」的公益主軸。

  • 氣候行動

    深刻體會極端氣候對於社區環境與生態的影響,建立「環境保育」主軸,維護環境生態多樣性與朝向低碳社會。

  •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公司實踐公益的基礎,是打造「人文關懷」與「敦親睦鄰」主軸,讓回饋與責任能長期耕耘我們營運所在地的社區鄰里。

  • 人才培育
  • 環境保育
  • 人文關懷
  • 敦親睦鄰
  • 人才培育
    內涵

    未來之星、傑出專案、學子培育專案、探索專案、講座專案

    商業效益
    • 主管擔任業師(主管參與4位)
    • 支持半導體實驗室之建立(感謝狀1張)
    • 網路曝光率(9家媒體新聞稿)
    • 支持專業技能運動員(8名)
    社會效益
    • 設計思考•創意整合(教育總人數1,229人)
    • 設計思考創新提案(在地創生提案48件)
    • 企業倫理議題探討(微電影24部影片)
    • 半導體實驗室建立(提供600名學員同時上線進行電子設計自動化課程)
    • 協助四所偏鄉小學(捐贈$1,000,000元設備)
    • 贊助運動員經費($168,000元)
  • 環境保育
    內涵

    環境議題倡議、生態環境維護、社區協助

    商業效益
    • 員工向心力(637員工參與人次)
    • 網路曝光率(網路媒體露出觸及率12,584)
    • 環保倡議(參與2個環保倡議活動)
    社會效益
    • 減碳(全台關燈一小時節電量15萬瓩/全台減少約7萬6,350公斤碳排放量,相當於6,941顆20年生的大樹)
    • 環境生態多樣性(移除小花蔓澤蘭184.3公斤)
  • 人文關懷
    內涵

    攜手公益團體、社區關懷、慈善義賣

    商業效益
    • 員工向心力(1,160員工參與人次)
    • 愛心公益(感謝狀3張)
    • 小農推廣(8家)
    社會效益
    • 責任消費(義賣及小農市集消費共計約$370,000元商品)
    • 減少貧富差距(資助8個單位)
    • 繁榮社區環境(採購192公斤公平貿易咖啡)
    • 推廣公平貿易(單日電影活動推廣約200多位民眾)
  • 敦親睦鄰
    內涵

    社區協助、社區關懷、生態環境維護

    商業效益
    • 鄰里關係強化(感謝狀2張)
    社會效益
    • 深化社區溝通(協助改善道路設施,造福周遭鄰里共有16,797人受惠)

社會參與

社會參與專案

南亞科技在社會參與的投入不僅是單向的公益活動、捐贈,而是希望可以解決當前社會與環境問題。因此在形成四大社會參與主軸過程中,我們不停思考如何透過連結產官學研各方面的資源,共同發揮影響力,發揮領頭的力量致力於「人才培育」、「環境保育」、「人文關懷」、及「敦親睦鄰」等面向的推動中,並透過成果的展現向社會大眾傳遞南亞科技「互動、共好、在地、連結」的企圖心。

  • 人才培育
  • 環境保育
  • 人文關懷
  • 敦親睦鄰
  • 人才培育
    CSR x USR

    企業和學校協力,創建永續城市。有系統地透過設計思考課程將永續DNA植入每一個人的心中,讓永續概念在校園中萌芽。

    • 總教育人數 1,229
    • 總教育時數 128 小時
    • 展覽參觀 200 多人次
    • SDGs永續概念推廣

      擔任課程講師,介紹永續發展關鍵趨勢,以及南亞科技落實企業永續的脈絡及相關案例。

    • ESG x 設計共好

      透過競賽,讓同學更加投入課程內容,刺激創意發想,鼓勵學生將概念化為行動。

    • 企業倫理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介紹南亞科技如何發揮專業能力與社會影響力解決問題、落實企業永續。

  • 環境保育
    世界綠行動

    串連不同屬性非營利組織推廣環保理念,維護環境生態多樣性與朝向低碳社會。

    • 供應商響應 56
    • 地球一小時

      響應3/25地球一小時關燈活動,臉書貼文號召同仁與供應商夥伴一同響應倡議。臉書貼文互動共計1,735人次。

    • Eco智多星

      於公司內部推廣氣候變遷議題,分享名詞資訊及知識,包含極端氣候、氣候中和、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等概念,並結合線上測驗活動鼓勵同仁學習。共有133位同仁獲得滿分。

    • 世界地球日

      從企業的角度出發,介紹南亞科技如何發揮專業能力與社會影響力解決問題、落實企業永續。

  • 人文關懷
    倡議公平貿易

    每一筆消費皆有背後的意義,提倡考慮商品或服務所創造的社會價值,推行永續生活實踐。

    • 小農市集同仁採購約 14 萬元
    • 公益義賣金額約 23 萬元
    • 公平貿易咖啡享用人數 60,000 人次
    • 小農市集

      與政府部門合作,提供公司場域供農民展售自家產品,示範跳過盤商及通路商的層層轉手直接向農民採購以提高利潤增加農民們的收入,藉以宣導責任消費概念!

    • 公益義賣

      於年節舉辦公益義賣活動,邀請公益團體入廠義賣,期盼能關懷各式規模之庇護工場;同時號召南亞科技志工同仁,於義賣期間一起協助各攤位販售,發揮自身影響力。

    • 倡議公平貿易

      南亞科技自2018年起在公司茶水間引進公平貿易咖啡,並設立公平貿易示範茶水間,在茶水間內推廣說明公平貿易與SDGs的關聯。

  • 敦親睦鄰
    攜手鄰里

    參與鄰里公共事務打造和諧互惠互利生活圈。

    • 贊助金費 105 萬元
    • 歲末年終圍爐

      自2020年起落實敦親睦鄰及回應在地需求,捐款在地弱勢居民,讓在地居民獲得幫助,提升社會大眾對鄰里的互助力。

    • 在地活動贊助

      南亞科技重視在地活動,贊助當地周邊舉辦之「2023泰山搞什麼鬼」萬聖節活動之小禮物,回饋在地居民。

    • 道路拓寬

      南亞科技位於泰山區,廠區聯外道路為南林園區以及南亞科技員工往返泰山重要路段,惟該路段狹小遇尖峰時間行車風險高,又逢新廠擴建工程,砂石車及工程車多,為強化道路安全,故進行道路優化施作。

愛鏈結 X 志工隊

愛的傳騎-腳踏車社翻越武嶺送愛到台東聖母醫院

愛鏈結計畫

一個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遠,針對不同議題、興趣或是社會參與項目,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及看法,為鼓勵更多員工自主投入社會參與活動,2021年起實施愛鏈結計畫,同仁可以針對想關注的公益活動提案,公司給予贊助經費讓計畫落地執行,使公益活力深入公司內部,讓愛串連及擴大。至2023年已經有8個計畫完成,逐年生根茁壯。

愛鏈結計畫實施辦法

南亞科技志工隊

為強化南亞科技投入社會參與之能量,於2021年成立南亞科技志工隊。由總經理擔任總召、執行副總為副總召、副總經理擔任大隊長,以強化其號召力。2023年已有105位志工伙伴活躍於各種廠內外公益活動,如年節義賣攤位、公平貿易日活動志工、環境保育活動……等。為提升志工專業度,2023年亦規畫志工講座、志工參訪日,讓志工共同學習、分享,強化志工同仁對ESG永續推動相關之理念。

  • 2023年志工隊人數 105
  • 2023年志工隊活動 11
  • 辦理2場志工講座
    並規劃志工參訪日及志工感恩餐會,響應人次達
    434
Back To Top
我瞭解

如果您使用IE11 (含)以下版本瀏覽器,建議您升級成 Edge 瀏覽器,或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並搭配 1024 x 768 以上之螢幕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我們的 隱私及 Cookies 政策 提供更多關於 cookies 使用及停用的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