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關係人溝通

重大性分析

南亞科技每年進行一次重大性分析,做為永續報告書編撰及公司永續治理的基礎,讓利害關係人瞭解南亞科技實踐企業永續的成效。公司每年一次將與各利害關係人溝通情形報告至董事會,2023年度溝通情形如下:

  • 員工

    • 我們將員工的幸福視為己任,透過全方位的薪資福利、訓練發展、雙向溝通制度,與員工共同實踐健康幸福職場願景。

    • 青年培力擴大半導體人才成長 64 %
      自願離職率持續降低 4.58 %
    • 溝通方式/溝通頻率

      • 公司性公告/不定期
      • 會議:召開定期會議,如全員會議(每半年)/主管會議(每季)/線上作業人員會議(每季)/各種教育訓練
      • 雙向溝通平台:生活園地、南亞科技電子報、意見反應/不定期
      • 電子問卷:課程滿意度、活動滿意度、員工意見調查/不定期
      • 工會代表溝通會議:勞資議題討論/至少一次
    • 關注主題

      • 人才留任
      • 員工關懷
      • 人權
      • 經濟績效
    • 2023年溝通成效

      • 2023年全員會議以實體搭配視訊會議進行,計辦理2次
      • 主管會議召開4場
      • 線上作業人員會議共辦理4場
      • 南亞科技電子報共發布3期
      • 工會代表溝通會議實體會議共召開1場,並透過各種管道溝通
  • 股東/投資人

    • 公司設立投資人關係專責單位,透過提供透明的公司經營管理策略及財務政策資訊給投資人,以達到增加投資人投資價值之目標。

    • 線上法人說明會 4
      機構投資人會議 60
    • 溝通方式/溝通頻率

      一般股東
      • 召開1場股東會/每年至少一次
      • 依規定發布股東會年報及永續報告書/每年
      • 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揭露/不定期
      • 網站投資人專區更新重要營運暨財務資訊/不定期
      • 電話及書面溝通/不定期
      法人股東
      • 召開4場法人說明會/每季一次
      • 參加15場海內外機構投資人論壇/不定期
      • 安排60場機構投資人會議/不定期
      • 電話及書面回覆投資人詢問/不定期
      • 參與第三方機構之永續與公司治理評鑑
    • 關注主題

      • 經濟績效
      • 研發與創新
      • 風險管理
    • 2023年溝通成效

      • 向投資人說明公司營運狀況、技術發展進度及市場動態
      • 回應股東對企業永續發展之關注議題包括:董事會層級之永續專責治理單位、人權盡責調查、氣候風險與機會因應作法,以及公司持續在技術創新及專利策略質量成果
      • 持續入選國際永續指數成分股: 道瓊世界指數及新興市場指數
      • 參與金管會主辦之公司治理評鑑,第六度榮獲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5%
      • 首度入選由科睿唯安(Clarivate)發布的「202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
  • 客戶

    • 透過攜手齊創嶄新思維與技術,掌握業界應用趨勢,提升產品價值。

    • 客戶平台參數量測服務完成 952
      客戶技術交流及課程教育 92
    • 溝通方式/溝通頻率

      • 技術支援服務/不定期
      • 拜訪客戶及經銷商/一至二個月一次
      • 技術交流/每年至少一次
      • 提供客戶教育訓練/不定期
      • 客戶滿意度調查/每年一次
      • 客戶平台參數量測服務及客戶產品共同驗證服務/不定期
    • 關注主題

      • 供應商永續管理
      • 研發與創新
      • 誠信與經營
    • 2023年溝通成效

      • 當客戶需要技術支援時,透過親訪、電話、郵件或簡訊,了解客戶需求並協助客戶解決技術問題
      • 拜訪客戶,了解客戶需求及市場狀況,以利後續的生產銷售規劃
      • 與客戶技術及工程人員進行技術交流及教育訓練,共完成92場客戶技術交流及課程教育訓練
      • 完成客戶涵蓋率100%的客戶滿意度調查,且滿意度分數達94.5分
      • 完成947件客戶平台參數量測服務及28件客戶產品共同驗證服務,協助客戶及早發現潛在問題並縮短驗證時間,加速產品上市
  • 供應商

    • 透過互信的合作關係,以及供應商管理制度,南亞科技與供應商攜手齊力共建永續價值鏈。

    • 關鍵原物料供應商完成SAQ比率 100 %
      供應鏈調查識別RMI認可之冶煉廠 203
    • 溝通方式/溝通頻率

      • 供應商資訊平台/即時
      • 面對面檢討報告或會議/定期
      • 供應商問卷調查、稽核與輔導/每年
      • 供應商交貨穩定性與品質評鑑/每年
    • 關注主題

      • 綠色工廠
      • 職業健康與安全
      • 研發與創新
    • 2023年溝通成效

      • 針對交期庫存管理、成本等,每月定期及不定期開會檢討
      • 關鍵材料79家。非關鍵材料194家SAQ調查表273家,回收率100%
      • 關注供應商稽核89家, 改善回覆率100%
  • 政府

    • 南亞科技持續第一時間關注政府法規動態,面對政府所提的法規要求,期許「優於法規」,除了符合法規要求之外,更積極回應政府提出的政策。

    • 政府永續相關獎項獲獎 5
      政府單位參訪南亞科技 5
    • 溝通方式/溝通頻率

      • 財務報告/每季
      • 遵照政府法規,增、修訂公司內規並據以執行/不定期
      • 遵照政府法規規定,增、修訂公司內規並據以執行/不定期
    • 關注主題

      • 氣候策略
      • 誠信經營
      • 員工發展
    • 2023年溝通成效

      • 持續以優於法規時程提前揭露年度財報及股東會年報資訊,呼應金管會「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
      • 參與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內部溝通,共同研商更合理可行的產業相關環保法規
  • 社會

    • 地方繁榮與在地價值保存不應是互為衝突,而是相輔相成。南亞科技期許自身在站穩營運腳步之時,同時也積極投入在地深耕,並與當地社區再造結合。這是南亞科技在思考社會責任時的重要課題。

    • 參與校園及業師講座專案 2,937 人次
      與鄰里互動人次達 10,307 人次
    • 溝通方式/溝通頻率

      • 辦理人才培育、環境保育、敦親睦鄰、人文關懷四大社會參與主軸活動/平均每月進行各面向活動
      • Facebook粉絲專頁貼文/不定期
      • 志工服務活動/不定期
    • 關注主題

      • 誠信經營
      • 職業健康與安全
      • 人才留任與員工福祉
    • 2023年溝通成效

      • 人才培育:設計思考教育總人數1,229人、捐助偏鄉國小遠距共學捐贈100萬設備、青年培力飛翔獎學金支持4位國手及4位運動好手
      • 環境保育:地球一小時倡議臉書貼文互動共計1,735人次、共56家供應商響應地球一小時倡議、移除小花蔓澤蘭184.3公斤、環境保育活動共305人次參加
      • 敦親睦鄰:鄰里公共事務推廣贊助共計105萬
      • 人文關懷:舉辦兩場義賣活動及一場小農市集,同仁消費共計約37萬元商品、在地創生系列活動共計8,520人次參與
  • 媒體

    • 媒體為南亞科技對外溝通的重要橋梁,有發言人與代理人制度,並設立公共關係專責單位。多元的溝通管道且一致性地對外傳遞公司訊息,讓關心本公司之媒體專業人士了解最新消息。

    • 新聞稿 21
      記者會召開 4
    • 溝通方式/溝通頻率

      • 召開4次記者會/每季一次
      • 發佈21則新聞稿/不定期
      • 公司官方網站/不定期
      • 發言人接受專題採訪/不定期
      • 邀請媒體餐敘/每年一次
    • 關注主題

      • 誠信經營
      • 經濟績效
    • 2023年溝通成效

      • 即時發布公司營運狀況及永續相關新聞稿,強化與利害關係人的溝通效益
      • 年度永續榮譽與肯定專題影片

利害關係人聯絡窗口

聯絡我們

重大性分析流程

遵循GRI準則建立系統化的重大性分析方法,在鑑別與選擇、決定優先順序及確認與審查三大階段的流程下,識別屬於我們的重大永續議題,並研擬對應的長期永續目標。

  • STEP 1 鑑別及選擇
  • STEP 2 決定優先順序
  • STEP 3 確認及審查
  • STEP 1 鑑別及選擇
    • 鑑別出 7 大類利害關係人族群

      鑑別出7大類利害關係人族群 採用AA 1000 SES利害關係人議合標準,透過永續發展工作會議,鑑別7大利害關係人族群,包括:員工、股東/投資人、客戶、供應商、政府、社區、媒體,進行關切主題的蒐集與分析,並且確認溝通管道,將利害關係人關切的主題納入企業社會責任日常工作及年度計畫。

    • 選擇 21 個ESG主題

      從內外部觀點切入,辨識跟南亞科技營運相關的議題,議題來源包括國際永續規範與標準(GRI Standards, SBSC, SDGs)、產業特定議題(RBA, SASB)、永續評比(DJSI, CDP, MSCI Sustainability Indexes, FTSE4GOOD Emerging Index)、利害關係人溝通過程、內部經營目標等,彙整21個屬於南亞科技的ESG議題。

  • STEP 2 決定優先順序
    • 發放 3,353 份問卷調查關注程度

      除了透過日常營運過程與利害關係人的互動過程外,在發行報告書前,我們根據七大分類定義關鍵的利害關係人,進行問卷調查的發放。最後,總共回收3,353份有效問卷, 並分析每個利害關係人族群所關注的議題。

    • 23 份問卷衡量營運影響

      在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概念下,南亞科技依循財務重大性(Financial Materiality)原則從「營運衝擊程度」評估每個議題對於營收成長、客戶滿意、員工向心力、成本、商譽等與營運相關的影響程度,由公司主管與同仁考量每個ESG議題對於組織營運的影響,分析不同營運因子下的關鍵議題。最後,總共回收23份問卷進行分析,分析不同營運因子下的關鍵主題。

    • 36 位永續發展衝擊影響調查

      在衝擊重大性(Impact Materiality)上,同時採用貨幣化跟非貨幣化的方式進行分析。

      • 非貨幣化:整合價值平衡聯盟(Value Balancing Alliance, VBA)、哈佛商學院「影響力加權會計(Impact-Weighted Accounts)」研究計畫、倫敦標竿群組(London Benchmarking Group, LBG),從衝擊嚴重度、衝擊範疇、不可補救性與發生機率,由外部角度考量南亞科對外部經濟、環境、人/人權的衝擊,由公司永續發展小組成員協助評估每個外部衝擊的顯著程度,辨識具顯著性的衝擊與議題
      • 貨幣化:我們採用衝擊評價(Impact Valuation)定義屬於南亞科的正向與負向衝擊項目,判斷外部永續議題的顯著程度,詳細作法請參考永續影響力章節
  • STEP 3 確認及審查
    • 確認 15 個重大議題,其餘 6 個潛在ESG議題

      經由階段二的評估結果,我們繪製重大性矩陣並決定重大GRI主題,此結果透過公司的高階主管的討論與董事會確認,最後選定15個重大議題,其餘6個為潛在的ESG議題(經濟績效、資訊安全與隱私權、綠色工廠、生物多樣性、員工多元化、人才招募),我們在報告中會選擇性的揭露。在揭露標準上,我們採用GRI以價值鏈的呈現方式,讓利害關係人瞭解不同主題在價值鏈上產生的正負向影響,同時也作為公司強化企業永續管理的基礎。

南亞科技重大主題矩陣圖

治理議題 環境議題 社會議題

重大議題、GRI主題與衝擊邊界

外部倡議

2022-至今

SEMI台灣永續製造委員會

  • 迎接半導體產業的永續挑戰
  • 向半導體產業各相關行業先進學習各種永續作為
  • 在半導體生產製造過程中發起協作計畫
  • 與產業供應鏈共同推動節能減碳與各種永續活動
2022-至今

SEMI氣候聯盟倡議

  • 協作:透過共同方法、技術創新並保持密切溝通,持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透明度:每年發佈三大碳排放範圍相關之年度進度報告
  • 雄心壯志:設定近期及長期減碳目標,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
2021-至今

台灣淨零排放倡議

  • 南亞科技致力淨零目標,共同實踐淨零排放
  • 透過參與協會運作,以行動帶動台灣淨零排放風潮,協助政府達成台灣碳中和目標
2021-至今

共同響應TCFD&TNFD

  • 南亞科技積極落實企業永續發展,於2018年起就導入氣候變遷風險治理架構,並於2021年4月正式簽署支持由G20成立之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所發布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CFD),2021年發行南亞科第一本TCFD報告書,2022年發行第二本。於2023年導入TNFD揭露指引並整合TCFD架構,出版「氣候暨自然財務相關報告書」。
2021-至今

承諾SBT

  • 認同SBTi倡議,並於2021年完成承諾簽署
  • 2022年通過SBTi WB2D減碳路徑計畫認證
2018-至今

碳揭露專案評鑑(CDP)

  • 氣候變遷問卷連續5年獲領導級
  • 水安全問卷連續3年獲領導級
  • 2023年水安全及氣候變遷獲得A List最高等級榮譽
2018-至今

道瓊永續指數

  • 2018~2019年入選新興市場指數
  • 2021~2023入選世界及新興市場指數
Back To Top
我瞭解

如果您使用IE11 (含)以下版本瀏覽器,建議您升級成 Edge 瀏覽器,或使用其他瀏覽器軟體 Google Chrome、Firefox,並搭配 1024 x 768 以上之螢幕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本網站使用 cookies 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
我們的 隱私及 Cookies 政策 提供更多關於 cookies 使用及停用的相關資訊。